《學者觀點》 林中斌:二次江陳會 我相對被動

2008-11-03/聯合報】

 

二次江陳會本周登場。曾任國防部副部長的淡江大學戰略所教授林中斌指出,二次江陳會其實是大陸基於自利,主動作為的結果,台灣其實是相對被動。

 

長期觀察大陸政經發展的林中斌認為,二次江陳會是大陸廿一世紀國家大戰略策略運用的一部分。今年五月六日,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至日本進行國是訪問,是中日和解的開始。十月十四日,大陸收回黑瞎子島,這是中俄和解的開始。再加上明天江陳會即將簽署四項兩岸交流協議,林中斌說,世界上已經沒有國家與大陸交惡或敵對。

 

究其大戰略,林中斌分析有二,第一要成為大國,並擺脫因戰爭導致國家衰亡,所以大陸必須避免用軍事手段解決問題,所以要和其他國家改善關係。第二,增強在東亞的影響力,逼美國逐漸退出東亞舞台。

 

在這個態勢下,或許有人擔憂台灣在兩岸快速交流下,被大陸這個龐大的經濟體吞噬,但林中斌認為,台灣要順勢而為,利用與中國的經濟往來,讓自己進入世界經濟鏈,成為世界經濟體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讓經濟做為主權的後盾與籌碼。

 

同時,台灣也可以藉由交流,慢慢用自由和民主去質變大陸。林中斌說,台灣的優勢在於自由民主是普世價值,大陸無法抗拒。

 

對於二次江陳會,林中斌說,這是大陸近年一再修正後,對台政策採取「軟的更多、硬的更少」的初步成果。只要大陸內部政爭不要檯面化、經濟成長不要過低、社會抗爭不要串聯,胡溫體制的溫和領導模式就不會改變,對台「胡蘿蔔多於大棒子」的政策也會延續。至於江陳會的實質影響,要看協議的後續執行。

 

 

海空直航隱憂/截彎取直 衝擊台灣戰略安全

2008-11-03/自由時報】

 

兩岸兩會即將在台北舉行新一輪會談,針對空運截彎取直新航線、海運直航等議題討論,看似單純交通運輸議題,實則隱含台灣戰略安全部署調整,如果未能在會談時爭取到有利我方的條件,將對台灣居東亞樞紐戰略位置產生極大衝擊。

 

陸委會對第二次江陳會談曾發布說帖,指二次會談的議題為:有關海空運輸及兩岸郵政合作(包括週末包機擴大、增加航班、航點;建立兼顧國防安全及便捷化的新航路;貨運包機及海運直航等)、食品安全、共同打擊犯罪及金融等議題協商及安排。透過兩會對話與協商來解決實質問題,這是邀請海協會來台的主要目的。

 

然則政府對外宣稱的單純交通運輸議題,實際卻與國家安全戰略部署有密不可分關係,馬政府一意要開放,但若無法做好配套措施,事前完成安全衝擊上的因應作為,同時未能藉兩會會談爭取到對台有利的條件,屆時勢必又會落得裡外皆輸的局面。

 

兩岸海空運過去並未直航,近年來則是間接直航。直航並非不可,民進黨執政時期也曾發表直航評估報告,但一切前提都需奠基在做好安全配套及因應措施上。兩岸會談並非一戰定生死,端看談判如何運用策略及情勢,爭取對己方最有利的條件。

 

以空運直航為例,對台灣現有的戰略安全部署當然產生衝擊,國防部已宣稱會在安全無虞的前提下,做好訓練空域的調整作為,但我方在直航議題上,其實可以順勢爭取到延遠權,即要求中方同意我國航空公司將兩岸航線延遠到歐洲或其他國家,這才是對台灣有利的條件,也可賦予兩岸直航航線更大的效益。

 

再以海運直航為例,過去民進黨執政時期,兩岸就已多次討論,但大多卡在國輪或權宜輪,以及懸掛旗號等觸及國家主權問題上。兩岸兩會既要正面討論這項議題,台灣須有所堅持,應考量現況,讓權宜輪或外國籍貨輪亦可分享兩岸海運直航,對台灣航商而言,更具有競爭優勢,如果一味順應中方要求,只准國輪行駛,不僅對現在多以權宜輪方式行駛的航商產生困擾,也將使國際社會誤認台灣已成為「中國內海」,更不利台灣的國際環境。

 

 

兩會敲定

兩岸直航 天天包機

江陳今簽協議 空運、海運、郵件等三項協議40天後生效 食品安全協議7天後生效 

2008-11-04/聯合報

海基、海協兩會副董事長、副會長層級協商昨天就空運方面達成協議,兩岸將直航,建立直接航路。而且兩岸包機將由每周三十六航班,增為每周一百零八航班,由周末包機改為天天都有包機。大陸的航點也將由五個增為二十一個。

 

兩會副董事長、副會長層級協商昨天敲定空運、海運、郵件及食品安全等四項協議,今天將由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及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舉行二次江陳會談,簽署協議。其中空運、海運、郵件等三項協議在簽署四十天後生效,食品安全協議在七天後生效。

 

空運協議共有十三個條文及一個附件,雙方都同意航路將採直接航路,建立航管部門直接交接。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強調,這是考慮國防安全後做的安排,不影響軍方需要的空域。

 

對於航線定位,高孔廉說,「雙方都認為不是國內航線,大家有共識是兩岸特別航線。」至於新航路會不會向國際民航組織註冊?高孔廉說,我方不是國際民航組織會員,沒有這個問題,對岸是國際民航組織會員,但他們沒打算註冊。高孔廉再次強調,「雙方有共識是兩岸特別航線,」言下之意這也不是國際航線。

 

在航班方面,目前是周五至周一,每周周末包機三十六班,未來將擴增為天天都有包機,每周航班增為一百零八班。大陸的航點將由五個增為二十一個。新增的十六個航點包括成都、重慶、杭州、大連、桂林、深圳、武漢、福州、青島、長沙、海口、昆明、西安、瀋陽、天津、鄭州。

 

高孔廉表示,雙方同意視情況開放非營利性的商務包機,所謂非營利性商務包機是指不能另外賣票。

 

此外,兩岸同意開辦貨運包機,每月共六十個往返航班,雙方同意各指定二家或三家航空公司承載貨運,我方航點是桃園及小港機場,大陸是上海浦東和廣州,客運包機的機腹以後也可以承載郵件。

 

 

國防教育 金門玩漆戰

2008-11-04/聯合報

金門過去是戰地,推展全民國防教育最落實,教育部金門縣聯絡處昨天以「漆彈」射擊體驗,讓小朋友扣板機,把漆彈打出去,在漆彈遊戲中體會槍戰感覺,小朋友雀躍不已,寓教於樂達到推廣全民國防教育的目標。

 

97年度協助國中小推展全民國防教育活動,昨天在正義國小及小金門的卓環國小各舉辦1場,小朋友都被漆彈遊戲吸引。

 

正義國小校長陳順德向學童表示,金門過去因歷史背景因素,對國防非常支持也有很高的愛國心。

 

教育部金門縣聯絡處助理督導陳炳煒少校也表示,他是土生土長的金門人,小時候晚上常要躲砲擊,長大後決定從軍報國。

 

 

陳明通:魔鬼藏在細節裡 

2008-11-05/中國時報

 

  「江陳會」簽署四項協議,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昨日表示,幾項協議簽訂,會把台灣經濟跟中國經濟進一步整合,對台灣產業、經濟將有很大的衝擊,政府必須加速調整產業結構,並提出具體配套措施,照顧受衝擊的中下階層人士。

 

  前陸委會主委陳明通也表示,海運直航協議部分太模糊,許多細節都沒說明清楚,權宜輪能不能直航也沒有說明,只說要經過特別許可,但如何許可也不清不楚。

 

  他質疑「魔鬼藏在細節裡」,協議能不能對台灣有利,根本看不出來,陳明通並強調,大三通茲事體大,若馬政府有誠意,應把協議內容交付公投。

 

  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與海協會會長陳雲林簽署四項協議後,蔡英文、陳明通和吳釗燮三位前陸委會主委同台舉行記者會。

 

  吳釗燮表示,這次客運包機協議,最大不同就是開放兩岸平日包機,但開放周末包機後,也沒看到中國觀光客增加,貿然增加班次,只會讓台灣飛往中國旅客增加,對台灣消費性經濟產業有相當大的負面衝擊,且客運班機機腹是否可載運貨物,協議中也沒有看到。

 

  陳明通指出,空運部分增加台灣飛往中國北方的航線,但在飛航時間差異有限下,這次談的航線沒有經過日本防空識別區,少了第三國預警,恐對國防產生衝擊。

 

  民進黨前立委吳明敏表示,在食品安全協議方面,對台灣最重要的是訊息通報與檢驗標準問題,但從過去SARS、禽流感、口蹄疫到這次毒奶粉事件來看,中國一向隱蔽實情、延遲通報,很難相信中國會確實履行協議;且檢驗標準台灣與中國不同,台灣採用的檢驗標準較高,未來協議如何落實,希望全民加以監督。 

 

 

兩岸兩會高層協商 頻率可望增加

2008-11-05/聯合報

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在江陳會談中,主動邀請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明年上半年赴大陸進行第3次江陳會,就2次江陳會新增協商議題,獲致共識的部分簽定協議,兩岸兩會高層協商頻率也可望增加。

 

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表示,未來海基、海協兩會高層互訪,將涵蓋雙方董監事與理事互訪。江丙坤表示,未來讓兼任海基會董、監事的政府部會副首長,藉由後者身分「登陸」參訪,是非常自然的發展,他樂觀其成。

 

出任陸委會副主委之後還沒有上過談判桌的劉德勳,昨天也在2次江陳會中正式上桌,劉德勳是特任官,位階等同首長,顯示兩岸官方接觸談判味道愈來愈濃。

 

海基會在政黨再次輪替後,在10月底的第6屆最後一次董事會中,增補董事到49人,其中新增衛生署、金管會、新聞局和文建會等4部會副首長,共計有16個部會副首長出任海基會董監事。其中,以外交部次長林永樂與國防部副長張良任的身分較敏感,短期內較難「登陸」交流。

 

 

誰主管台海 看未來三月誰訪台 

2008-11-06/中國時報

 

  誰可能出任歐巴馬政府的亞太及台海主管?指標之一是:未來三個月內,誰專程訪問台灣。另一方面,著名自由派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顯然將繼續成為民主黨政府的人才庫。

 

  民主黨及歐巴馬的規矩很嚴,愈是有望出任要職者,愈顯得低調。從若干跡象看來,兩位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貝德、卜睿哲可能獲得重用。兩人另一項共通點是都能說華語。貝德是布魯金斯的中國研究負責人,他曾在台北學中文,也在北京的美國大使館服務過,曾在柯林頓任內擔任東亞副助卿,又在布希任內擔任助理貿易代表,完成了兩岸加入世貿組織的相關談判。這樣的背景,難怪蕭萬長以副總統候選人訪美時要與之見面。卜睿哲曾在台灣進修,收養台灣女孩,擔任過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所以台灣對他十分熟悉。馬英九就職時,代表歐巴馬持交賀函的即是卜睿哲。他目前擔任布魯金斯東北亞研究中心主任,十一月底感恩節後將率領布魯金斯學者來台。

 

  另一位受矚目的是「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資深研究員米德偉。他先後擔任美國國防部中蒙台科長等要職。布魯金斯曾出版《核子臨界點》一書,有關台灣核武一章即是由他撰寫。

 

  文官出任副助卿以上職務,或武官掛了將星,都不方便訪台。所以一旦要出任敏感職務,都會在上任前赴台一趟。

 

  歐巴馬的國防部長人選,一說蓋茨留任,一說由理察.丹齊格(D anzig)出任。丹齊格是牛津大學博士,曾經是柯林頓政府的海軍部長,目前是歐巴馬的專責首席國安幕僚。

 

  黑人總統,會不會也有黑人國務卿或國家安全顧問?而且也姓萊斯?此說在華府傳了好一陣子。蘇珊.萊斯(和現任國務卿萊斯沒有關係)是牛津博士,曾在柯林頓政府擔任國安會非洲主管、國務院非洲事務助卿。也擔任過杜卡吉斯、凱瑞等候選人的顧問,這回總算等到老闆出頭。她目前服務於布魯金斯,但為了輔選而請假。假單會不會延長?看來很有可能。

 

  副總統當選人拜登的人馬應會在國安體系占一席之地。多年擔任拜登外交幕僚長的季浩豐(Frank Jannuzi)原就很活躍,未來亦希望有所發揮。 

 

 

「一中政策」將延續 台灣未來選項 須兩岸人民同意 

2008-11-06/中國時報

 

  美國總統當選人歐巴馬的外交政策,預料將與現任布希總統出現重大差異。但在台海政策方面,他可望延續過去七任總統的立場,包括奉行「一個中國政策」,並要「確保台海永遠不會發生軍事衝突」。

 

  從黨內初選到兩黨對決,台海不是重要議題,但歐巴馬曾應美國的華人團體之請,完整表述了他對兩岸議題的看法。他指出,他讚賞台灣的民主發展,也會繼續促請各方努力以和平方式處理歧見,並降低台海緊張。「身為總統,我會繼續奉行一個中國政策,與中國與台灣都保持良好關係,並明確表示我們希望雙方經由對話和平解決分歧,保證台灣海峽永遠不會發生軍事衝突」。歐巴馬指出,針對中共的軍事發展,美國要「繼續保持高度警覺,確保台海爭議和平解決」。

 

  有關台灣未來的選項,歐巴馬表示「應得到海峽兩岸人民共同接受」。這個說法與柯林頓政府略有出入,而是承襲了布希政府的觀點。柯林頓政府的說法通常是「應得到『台灣人民』同意」,布希政府則是「應得到『兩岸人民』同意」。

 

  既然要「兩岸人民同意」,因此台灣如要獨立,必須得大陸同意;但大陸要求統一,也必須得到台灣同意。

 

  有關美國與中共間的關係,歐巴馬曾多次在不同場合表述立場。他認為中國崛起是美國面臨的最大挑戰,「但我不會把中國妖魔化」。他主張藉由建設性的關係以維繫長久的和平與繁榮,「最佳途徑是藉由與中國在政治、經濟、戰略等領域的合作,把中國進一步納入國際軌道」。

 

  他說,美國要鼓勵北京扮演負責任的角色,一起面對共同的問題,所以與中國「在某些領域競爭,也在某些領域合作」。他表示,美國面臨的關鍵挑戰是與中國建立一種「強化合作,也強化我們的競爭力」之關係。

 

  在人權、西藏等議題上,歐巴馬批判中國;而有關經貿議題,歐巴馬更是毫不留情,「我們與中國的交涉必須更強硬一點,他們不是敵人,但卻是我們的對手」。他表示,經貿談判中,美國應採強硬立場,以促使中方調整作法。

 

  這個「強硬」立場非僅見諸歐巴馬談話。副總統當選人拜登也表達過類似觀點。尤其是與歐巴馬關係良好的參議員陶德(民主黨,康乃狄克州,曾角逐黨內初選)一向主張以斷然手段處理美、中貿易,甚至曾公開批評「中國的工廠雇用奴工」。

 

  如今傳聞陶德是歐巴馬可能的國務卿或國防部長人選,將在中國議題上擁有更大的發言權。 

 

 

《特派員在現場》

布規歐隨:確保台海無戰事

 2008-11-06/聯合報

 

在兩岸問題上,歐巴馬一如歷任美國政府,重申維持基於台灣關係法和三項公報的「一個中國」政策,並表明美國希望與兩岸維持良好關係;兩岸並應透過對話,和平解決歧見。在這樣的前提下,歐巴馬會致力確保台海軍事衝突永遠不會發生。

 

此外,歐巴馬也宣稱,反對以武力解決兩岸議題,也將確保台灣,不會被迫在接受違背台灣意志下,改變現狀;台北與北京如果片面改變現狀,美國也不能接受。

 

目前看來,歐巴馬的兩岸政策,不會有新的變化。但政策的執行在人,對台灣而言,未來歐巴馬政府的外交政策負責人將如何挑選及安排,更值得關注。

 

除了熟悉外交事務的副總統當選人拜登可供諮詢外,歐巴馬的外交顧問群以柯林頓政府的前國家安全顧問雷克為首。雷克現在華府喬治城大學任教,曾訪問台灣,作風平易,每天騎一部台灣製的小摩托車進出校園,是國務卿的可能人選,但據說他的意願不高。

 

由於歐巴馬訴求用人超黨派,因此國務卿人選還曾傳出共和黨的參院外交委員會資深議員魯加,以及民主黨的參議員柯瑞。雷克推薦的前非洲事務助理國務卿蘇珊.賴斯(Susan Rice)博士,則可能擔任國家安全顧問,曾任柯林頓副國家安全顧問的史坦伯格,也可能在國務院或國安會任要職。

 

此外,為考量順利承接布希政府在伊拉克及阿富汗的美軍部署,現任國防部長蓋茲頗受民主黨肯定,傳出有機會留任。

 

倒是較專業的幾位亞洲事務主管官員,已有幾位勢將為歐巴馬政府重用。其中,目前在布魯京斯研究院負責索頓中國研究中心的貝德,一直是歐巴馬陣營的亞洲事務首席顧問。

 

貝德曾是職業外交官,擔任過布希政府負責兩岸事務的助理貿易代表、國務院負責兩岸事務的亞太副助卿、國安會負責中國事務的主任。未來將是國務院亞太事務助卿的熱門人選。

 

參議員柯瑞熟悉中文的首席外交助理季浩豐(Frank Januzi),是位研究太平天國的專家,也可能在國務院或其他部會負責兩岸事務的單位任職。

 

此外,台灣十分熟悉的前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卜睿哲,據稱有意前往台北,擔任AIT台北辦事處處長。另一位和台灣關係密切、曾任國防部台灣科長的兩岸問題專家米德偉(Derek Mitchel),也將是未來民主黨政府兩岸事務主管官員的人選之一。

 

事實上,歐巴馬對亞洲只有一個模糊的「尋找亞洲新夥伴關係」政見,表示將形塑一種有效,足以超越雙邊協定和高峰會的框架,及諸如六邊會談的特別安排。

 

中國議題在這次大選中,並未如二○○○年以前,再度成為候選人批判的焦點之一,兩個陣營都強調與中國交往的重要,較關切的議題只有經貿,著名中國問題專家何漢理與柯慶生都認為這是好現象,也都認為布希政府七年多來與中國的交往經驗和成果,是極少數拿得上檯面的外交成績。

 

 

 

美中台影響

穩定新三角關係 維護發言權

2008-11-06/聯合報】

 

歐巴馬當選美國總統,並將於明年元月就職,而他的任期將與馬英九總統及中共胡錦濤總書記有三年半的重疊時間。值此兩岸重啟制度性協商並完成三通協議之際,更使人關注未來歐巴馬領導下的美國,將如何與海峽兩岸共同建構新的美中台三角關係。 從政見窺台海政策

 

在長達一年多的美國總統選舉中,台海議題,中國崛起,甚至整個亞洲事務,都沒有成為選舉的焦點。歐巴馬個人亦幾乎從未在公開場合論及其在兩岸事務上的政策觀點;而據美國友人估算,參與民主黨陣營並就亞洲事務獻策的顧問群,即有三百餘人,令人讚嘆歐巴馬的驚人號召力。歐巴馬究竟如何看待台海議題,目前吾人僅能從華府中國政策圈針對美國大選舉辦的幾場兩黨對華政策辯論中一窺究竟。

 

代表歐巴馬參與辯論的政策顧問包括長期追隨副總統當選人拜登的季浩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藍普頓、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的米德偉、蘭德公司的麥艾文等人。他們一致認為,歐巴馬在台海政策上會依循美國卅餘年歷經七位總統的「一個中國」政策、美中簽署的三項聯合公報、以及台灣關係法,作為處理對華政策的基礎。

 

對於兩岸關係上,歐巴馬認為兩岸緊張態勢處於歷史低點,歡迎兩岸以對話化解歧見,支持馬總統與北京接觸對話,並促進經貿、文化、教育等方面加強交流的大陸政策,並主張美國應堅持台灣的未來應由台灣人民經由民主過程決定,中國任何片面作為都將引起美國嚴重關切。關於未來歐巴馬政府是否應該供售我國F—16C/D先進戰機與柴電潛艦,歐巴馬的顧問群意見不一;預估未來歐巴馬仍會希望我政府針對國防規劃提供更深入的論述,以使美國政府能針對台灣軍事防衛上的需求,研訂對台軍售內容。

 

先扎基礎傳達立場

 

歐巴馬在國際事務上缺乏歷練,未來外交政策勢將仰賴副總統拜登以及國家安全團隊之建議。因此我國必須密切關注歐巴馬總統交接小組的成員,在歐巴馬尚未就職之前,儘速接觸可能被認命之國安會、國務院、國防部等未來有關台海政策制訂的人士,及早溝通傳達我國政策立場,並適時在彼等就任前來台訪問,以為將來雙邊交流互信扎下堅實的基礎。

 

歐巴馬當選總統,正值美國遭逢經濟、外交重大困境以及強權興衰的關鍵時刻。面對中國快速的經濟與軍事崛起,美國不可能忽視北京在國際事務上的影響力。我國在處理美中台三邊關係上,應避免製造麻煩,迫使歐巴馬尋求北京協助穩定台海,而更應致力改善兩岸關係,用以支撐台美、美中、兩岸三組雙邊關係同時穩健運作的框架,如此方能維護我國在三角關係中的發言權。

 

 

上第一線滅火

馬:維護主權從沒讓步

2008-11-07/聯合報】

 

海基、海協會談引爆在野黨流血示威抗議,馬英九總統昨天上午親上第一線「滅火」。他在上午十時舉行記者會說,自己以總統高度處理國防、兩岸、外交事務,「維護台灣主權,一寸沒讓步、一點沒鬆口」、「身為中華民國總統,沒有任何這方面失誤的地方」。

 

馬總統也宣布,原本下午四時半他在台北賓館接見海基會、海協會協商人員,提前到上午十一時舉行,馬總統並且預先為他和海協會長陳雲林的會面定調。他強調,他接見海基會、海協會協商人員,接見的身分是中華民國總統。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主權獨立已經九十七年了,他是以這個身分接見。接見的地方在總統府所屬的台北賓館,接見的節目是由總統府官員安排,清清楚楚,他的身分沒有任何改變,請大家放心。

 

馬總統表示,把接見海基、海協兩會協商人員的時間提前,最主要是不要因為這一個會議的舉行影響到社會治安,尤其是台北賓館周邊有許多的學校,原訂四時半到五時半正是放學的時間,也是交通最繁忙的時間。接見海基、海協兩會參與協商人員,目的是慰勉辛勞,不是進行任何協商,而且全程公開。

 

 

從華府看美中台關係

歐巴馬支持台灣 白紙黑字為憑

2008-11-10/經濟日報】

 

早在30多年前就以海軍武官身分派駐華府的袁健生,長期參與我方對美外交工作,對美國行政部門、國會兩院及華府政治生態非常熟悉,而且過去兩個月內,才在一個國會議員次團體的年度活動中,巧遇後來成為美國新科總統的參議員歐巴馬。

 

袁健生樂觀認為,未來台美關係將朝良性發展,這不僅是因馬英九總統上台後全力恢復雙方互信,更來自歐巴馬有「白紙黑字」為憑的支持台灣態度。

 

證據一:今年322日我方總統大選結束後,歐巴馬總部發出專函給馬英九,祝賀他勝選。

 

證據二:馬英九於520日就任總統,當時美國總統選戰方酣,但歐巴馬仍發出親筆簽名的專函到我方總統府,信中肯定馬總統在政見中提到將致力改善兩岸關係的想法及意願。

 

證據三:歐巴馬在競選總統的政綱中,提到將遵循台灣關係法推動台美事務,這點對雙方關係非常正面,因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在四年前或八年前沒有提到這點。

 

證據四:103日白宮通知國會對我國的6,500億元龐大軍售案,歐巴馬於8日發布聲明,其中不僅支持行政部門的決定,且特別提到此舉非但不會提高兩岸緊張情勢,還會促進降低雙方緊張情勢。他也讚許馬總統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對促進兩岸關係和緩的貢獻。

 

日前報載美國希望恢復台美內閣部長互訪,可望提高美方高層官員對台灣的熟悉度,達到美中台三邊關係的平衡。

 

美台商業協會代表美國眾多有台灣生意或事業的國防、電信、資訊與半導體企業利益。協會會長韓儒伯表示,早從1990年代起,協會每年輪流在台灣與美國舉行台美部長會議,曾經來台的包括美國貿易代表、運輸部長、商務部長及能源部長等。

 

但在前總統陳水扁主政八年期間,美國沒有一位內閣部長來訪台灣。韓儒伯表示,這就好像三角關係中少了一角,即台灣與美國徒有工作層級官員的交流,卻沒有部長級官員到訪,使得高層官員沒有關於台灣的第一手資料。

 

相形之下,中共官方與美國政府的高層互動就非常頻繁。經濟部高層官員指出,美中雙方政府的各式固定對話活動,總共有40多個。

 

 

遏制中國美6成潛艦調太平洋

2008-11-10/聯合報】

 

澳洲時代報(The Age)網站7日引用美國核子潛艦部隊司令海軍二級上將唐納利(Vice-Admiral Jay Donnelly)的話報導,美國正把60%潛艦調往太平洋地區,以遏制中國。唐納利說,他認為,中國海軍是日增的威脅,美國與澳洲潛艦部隊繼續合作,「形成全球最具殺傷力的武力」,至為重要。

 

唐納利在坎培拉市澳洲潛艦研究所的會議上說,亞太地區最令人關切的安全問題,就是中國軍費日增,擴充武力。他說,中國擴充武力的目的,在於阻止任何第三方介入涉及台灣的衝突。他說,美國大量調動潛艦到太平洋,就是為了因應此種情勢。

 

唐納利說,中國的國防開支去年增加19%,而且此種趨勢還在繼續。他說:「中國建造大量艦艇,令人關切,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完全不理解他們許多此種活動的理由。中國研發破壞美國衛星的能力,並研發摧毀距其海岸甚遠的水面艦艇的能力。」

 

澳洲總理陸克文數周前表示,澳洲必須開發自己的武力,以制衡一項地區建軍努力。唐納利表示,澳洲的柯林斯級(Collins Class)潛艦,可能在將來的軍事衝突中扮演重要角色,因為此種潛艦能在危險區從事航程非常遠的作業,無須空中支援。

 

 

英媒體:中國將造航空母艦

2008-11-17/聯合晚報】

 

英國「金融時報」今天獨家報導,中國暗示,它將建造第一艘航空母艦。

 

金融時報報導,中國國防部一名高級官員告訴該報,如果中國建造一艘航空母艦,世界不應對此感到意外,但中國將僅把這種軍艦用於近海防禦。

 

該報報導,中國國防部外事辦公室主任錢利華少將發表上述言論之際,中國國內外有傳言稱,中國人民解放軍(PLA)日益強大的海軍已決定建造並部署其第一艘航空母艦。傳統而言,航空母艦將在一個戰鬥群中投入作戰,戰鬥群包括若干較小噸位的軍艦,為航母提供保護。

 

今年早些時候,美國國防部曾表示,中國正積極參與航空母艦的研究,並將有能力在2010年前開始建造航空母艦。「詹氏防衛務週刊」上月也曾報導,解放軍正培訓50名航母飛行學員。

 

金融時報報導,錢利華少將拒絕就中國是否決定建造航空母艦直接發表評論,但他明確表示,中國完全有權這樣做。

 

該報報導,儘管錢利華未提及美國,但他刻意將中國航空母艦可能的用途與美國海軍11艘航空母艦進行了對比。他說,「那些擁有10艘以上航空母艦戰鬥群、有著戰略軍事目標大國的海軍,與僅有一、兩艘航空母艦、用於近海防禦的國家的海軍有著不同的目的。」

 

他表示。「即便有一天,我們擁有了一艘航空母艦,與別的國家不同,我們不會將其用於推行全球部署或全球影響力。」

 

但金融時報也指出,這一承諾不太可能讓該地區的其它地方安心,因為,中國發展有戰鬥力的航空母艦,可能會對任何涉及台灣的衝突產生重要影響。

 

 

抗議對台軍售 中美軍事交流取消 

2008-11-18/中國時報】

 

  中國國防部堅稱,除非華府放棄向台灣出售價值逾六十億美元的先進武器計畫,並停止與台灣的軍事聯繫,否則就不會全面恢復中、美軍事交流。

  中國國防部外事辦公室主任錢利華少將,十六日接受英國《金融時報》專訪時強硬表示,中國軍方決心要讓美國為上個月向台北出售武器的決定付出代價。這些武器包括愛國者反導彈系統、阿帕奇直升機和F─16戰機零部件等。

  錢利華的發言,係中國國防部新聞事務局十月七日,以書面聲明強烈抗議美台軍售之後,又一次向外國媒體發聲,語氣一次比一次強硬。

  錢利華受訪時說,「美國政府和軍方是在利用台灣問題『挑刺』中國。」

  他表示,「我們要求美國改變做法、取消對台軍售計畫並停止與台軍事交流。只有這樣,解放軍和中國國防部才能恢復與美國軍方的正常關係。」

  上月起,中國陸續取消與美國軍方的一些互訪和其他交流活動。但錢利華拒絕透露哪些活動受到影響。

  美國一位資深官員指出,上月獲批的美台軍售金額,遠小於最初提議的一百二十億美元,此一決定是為在提升台灣安全與過度招惹中國之間取得平衡。 

 

 

中國國防部暗示 將造首艘航母 

2008-11-18/中國時報】

 

  如果中國建造一艘航空母艦,世界不應對此感到意外。中國國防部外事辦公室主任錢利華少將,十六日接受英國《金融時報》專訪時,首度就此敏感問題做出表態。

  錢利華受訪時說,「任何一個大國的海軍都夢想擁有一艘或更多的航母。」不同的是,如果中國擁有航母,只會用於近海防禦,而非全球部署。報導指出,這是中國國防部首次對航母問題做出闡述。

  錢利華受訪時拒絕就中國是否決定建造航母直接發表評論。但他明確表示,中國完全有權這樣做。

  由於建造航母予人一種威脅印象,錢利華的回答讓人覺得隱含深意。他說,「問題不在於是否擁有航母,而在於擁有之後會做什麼?」

  據報導,錢利華受訪時儘管未提及美國,但他刻意把中國航母的可能用途,與美國海軍的十一艘航母進行對比。

  錢利華說,那些擁有十艘以上航空母艦戰鬥群的大國海軍,與僅有一、兩艘航空母艦,並用於近海防禦的國家的海軍相比,其目的顯然不同。「即便有一天,我們擁有了一艘航空母艦,與別國不同的是,我們不會將其用於全球部署或尋求全球影響力。」

  報導指出,在錢利華發表上述言論之際,中國國內和國際均有傳聞,中國海軍決定建造首艘航空母艦。稍早,美國國防部曾表示,中國正積極參與航母的研究,並有能力在二前開始建造航母。

  不過,美國國防部今年三月向國會提交年度《中國軍力報告》時,則說「中國不會於二一五年前擁有一艘可作戰的國產航母。但中國造船能力的變化和外國對該項目的援助程度,可能會改變以上預測。」

  今年七月,英國《今日中國防務》網圖文並茂,以船塢模型指稱中國正計畫在上海長興島造船基地,建造一至二艘各五至六萬噸級的中型航母,預計首艘航母約在二一五年進入海軍服役。

  上月,英國《簡氏防務周刊》證實,解放軍正培訓五十名航母飛行學員。連帶先前的種種傳聞,加上錢利華的罕見發言,使得中國建造航母的動向逐漸浮出檯面。 

 

 

太平洋美軍演習新聞稿 台海 不再是發火點 

2008-11-19/中國時報】

 

  隨著台海兩岸關係改善,太平洋美軍的用語也出現微妙轉變,最近一次演習的新聞稿已不再以「發火點」形容台灣海峽。

 

  過去幾年,太平洋美軍總部一向稱亞太有二個發火點,一個是朝鮮半島,一個是台灣海峽,有時再加上「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美國最高軍情首長在國會作證時也公開以「發火點」形容台海。不過太平洋美軍最近舉行「太平洋視野(Pacific Vision)」演習後,所發的新聞稿似已調整這種認知。

 

  根據十七日上市的美國《國防新聞》報導,新聞稿的內容是:「台灣與中國大陸的關係正在改善,在此同時,美國正面臨與北韓會談停滯不前、跨國恐怖主義、以及太平洋盆地周邊的軍事力量改善」。

 

  新聞稿又說,美國與中共間的整體關係正在改善,包括軍事層面,「交流降低緊張,避免誤判;互訪為兩軍間的擴大合作提供了機會,並促進相互瞭解以及進一步溝通」。 

 

 

軍方赴美見歐巴馬團隊 談軍購

2008-11-21/Upaper

 

台美「雙馬」軍購首接觸!

 

據立委轉述,國防部軍備副部長林鎮夷昨在立院坦承,軍政副部長張良任日前率隊赴美,拜會美國總統當選人歐巴馬的國安團隊並尋求支持,希望歐巴馬上任後能儘速同意售台F-16 C/D戰機和8艘柴電潛艦。

 

立委說,張良任軍政副部長的身分敏感,他與馬總統的淵源又被認為可直達天聽,由他代表馬政府的國安團隊向歐巴馬進行「第一次接觸」,這次溝通的好壞,對未來4年台美雙方軍事交流將有關鍵影響。

 

立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昨召開機密會議處理預算解凍,但焦點還是放在歐巴馬上任後的台美軍購發展,美國至今尚未同意售台的F-16 C/D和潛艦案。據立委轉述,林鎮夷在備詢時強調,「就國防部的立場,這兩個案子還是要!」歐巴馬當選後,國防部透過管道與其國安團隊接觸,張良任還親自赴美拜會,就是展現我方最大誠意,更重要的就是爭取F-16 C/D 和潛艦案儘速售台。

 

立委說,林鎮夷也指出,據我方情資顯示,中國大陸建造的首艘航空母艦預計將在2015年完成,我方積極籌購F-16 C/D和潛艦,「就是要利用制海和制空優勢,來對抗中共航母」。

 

 

未讓台灣主權流失首長有魄力但斯文外交 

2008-11-21/聯合晚報】

 

馬英九總統上午表示,政府在國防、外交及兩岸政策上都是很有魄力的,台灣成為和平締造者,有助於我們的國際形象,他並表示,他上任後在這方面「對得起國人」,他沒有讓台灣的國際地位惡化,讓台海情勢惡化。外界指責主權流失、被矮化,是無中生有的指控。

 

馬英九說,國防外交及兩岸政策都是很有魄力的,但我們的首長都比較斯文,不是拿麥克風嘶喊,因此給人感覺沒那麼強勢、魄力,但上任不到兩個月兩岸就直航,這不是等待八年,而是等待十幾年的政策,我們把它落實,而兩個禮拜前又完成了每天的包機,對於國外的觀察者都認為,我們的動作快且有效。

 

像外交方面,人民可能感受不到,但外交人員現在士氣真的不錯,因為他們一些不必要的壓力沒有了,不必去想對方如果辦個商展,要如何使它辦不好,不必在一些不必要的議題上耗費太多競爭與爾虞我詐,現在是回歸到基本面,邦交國就鞏固邦交,無邦交國就提升關係。就是提出一個活路外交的構想。

 

他說,兩岸關係改善,很多機會就出來了,這次連戰到秘魯去,是我們參加APEC十七年來第一次,連胡將會碰面,這是兩岸在國外多年來層級最高的第一次,我們的能見度增加很多,國際的好評增加很多,大家都在思考台灣在扮演和平締造者的角色,沒有人說它是麻煩製造者,危害區域安全,這對我們國際形象是很有幫助的。

 

 

兩岸事務

朝野政黨 化歧見凝共識

2008-11-21/聯合晚報】

根據「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相關規定,有許多兩岸往來事務必須接受立法院決議與監督,你的看法為何?未來立法院設置兩岸事務小組,你認為可發揮那些功能?

 

王:由兩岸關係發展的階段來看,初期基於主客觀因素,是以處理兩岸交流所衍生的事務性議題為主,從民國79年的委託兩岸紅十字會的金門協議開始,到後來兩會協商的公文書驗證、打擊走私、漁業糾紛、司法互助等協議都還屬事務性的範圍。

 

到了民國86年簽署的台港海運商談紀要,涉及公部門範疇越來越深,為此還修改了港澳條例,解決船舶掛旗問題。這次簽署四項協議,空運、海運直航,更是已經涉及主權及國家政策的問題。當兩岸關係進展到一定程度,尤其是海空運直航後,兩岸交流層次、頻率大幅度提高,兩岸交流要處理的,不侷限事務性議題。隨著未來協商議題多元化,涉及公權力範圍越來越深、越來越廣,政府應在下次會談前,就公權力直接涉入兩岸協商一事,進行整體規畫。

 

從國會監督觀點看,對於民間團體的監督,畢竟不如對於政府的監督來的直接而有效。立法院監督政府的機制來看,兩岸人民間一切權利義務關係及其他事務的處理,均由憲法增修條文第11條授權立法院制訂法律加以規範,兩岸事務其實均由立法院扮演最終監督者的角色。

 

兩岸事務需要民意高度參與

 

依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95條及第5條規定,海、空運直航屬國家重大政策,應經立法院決議。此次協議內容涉及法律修訂,應送立法院審議。

 

兩岸事務需要立法院代表民意高度參與,兩岸關係涉及內政、外交、衛生、國防、財政、經濟等各個領域,以這次簽署的四項協議為例,其中三項是交通部主管、一項是衛生署主管,兩岸事務又事關國防,同時又是內政委員會主管事項,審查時就是四個委員會聯席。兩岸事務牽涉範圍廣泛,由跨委員會、跨黨派組成的兩岸事務因應對策小組作為對口單位,有實際需要,一方面可發揮監督職責,如果行政部門認為有需要立法院協助的地方,兩岸小組也可從旁協助。

 

在野黨不應放棄體制內對話

 

在野黨及綠營團體對陳雲林的抗議聲音與行動,你的看法如何?

 

王:這次藍綠間分歧的激化,與兩岸關係進展迅速,國內的溝通化解、取得共識不足有關。

 

對於這次所引發的街頭抗爭和肢體衝突,大家都感到意外。立法院是體制內化解歧見的重要管道,朝野應該在立法院表達多元意見,不應放棄體制內對話,直接走向街頭。

 

兩岸談判中,雙方一直強調求同存異,國內朝野也適用相同道理,朝野之間應該要有更多對話和體諒,不僅是政治人物間對話,也要和對方的支持者對話。站在政府立場,有義務要廣聽各種不同聲音,整合各方意見,以利政務順利推展。

 

中國大陸方面應瞭解,台灣是民主多元社會,不同政黨、不同聲音,都有其代表性。陳雲林來台時,我也提醒他,立法院各政黨,都有不同民意基礎,陳會長若能和台灣不同政黨進行對話,當更能全面體會台灣民意,有利兩岸交流發展。

 

尊嚴對等前提下 義不容辭訪大陸

 

你是否有計畫訪問大陸?

 

王:我曾說過,在符合「國家需要、人民同意、立院決議、尊嚴對等」這些精神前提下,我願意訪問大陸。目前國共平台和海基會、海協兩會管道都很暢通,與過去時空環境都不同,但如果各界覺得仍有需要,只要對國家人民有幫助,我當然是義不容辭。

 

立法院是全國最高民意機關,代表全國民眾行使立法權,這和行政部門的象徵意義不太一樣,如果我去,當然是要代表立法院各種不同民意,反映台灣全面聲音。我宴請陳雲林早餐時,也是秉持著同樣想法,在代表台灣二千三百萬人民意的前提下,以最高民意機關立法院院長身分,向大陸當局忠實反映台灣民眾心聲。

 

兩岸最高民意機關互訪,象徵兩岸民意交流,我和陳雲林見面時,也請他代為邀請中國人大委員長吳邦國來台訪問,我也希望吳邦國有機會到台灣到處走走聽聽看看,親自體驗台灣人民心聲。

 

 

軍購案有進展

張良任赴美 拜會歐巴馬團隊

國防部軍政副部長出馬 促儘速售我F-16CD型戰機和8艘柴電潛艦 傳國安會態度保留:這是政治議題,國防部急也沒用 

2008-11-21/聯合報】

台美「雙馬」軍購首接觸!據轉述,國防部軍備副部長林鎮夷昨天在立法院坦承,軍政副部長張良任已於日前率團赴美,拜會美國總統當選人歐巴馬的國安團隊,並尋求支持,希望歐巴馬上任後能儘速同意售台F16C/D型戰機和八艘柴電潛艦。

立委說,由於張良任身分敏感,與馬總統的淵源又被認為可直達天聽,由張良任代表馬政府與歐巴馬陣營首度接觸,應可如實傳遞太平洋兩側「雙馬」對台美軍購議題的認知;這次溝通的好壞,對未來四年台美軍事交流,將有關鍵影響。

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昨天召開機密會議處理預算解凍,但立委質詢焦點還是放在歐巴馬上任後的台美軍購發展,美國至今尚未同意售台的F16C/D型戰機和潛艦案。據轉述,林鎮夷備詢時強調,「就國防部的立場,這兩個案子還是要。」

林鎮夷指出,我方掌握的情資顯示,中國建造的首艘航空母艦預計二一五年完成,我方積極籌購F16C/D型戰機和潛艦,「就是要以制海和制空優勢,對抗中共航母」。

據了解,雖然國防部對F16C/D戰機和潛艦的推案一直不遺餘力,但國安會態度卻有所保留。國安高層認為,美國是否同意售台F16C/D和潛艦,「是政治議題不是軍事議題」,最終還是得用政治解決,國防部「急也沒有用」。國安會的消極態度,讓軍方不少將領備感挫折。

不過,國安會至今仍持續召開「潛艦會議」,不少相關領域的學者、專家、退役將領及立委受邀參加。與會者轉述,會議內容像是「各說各話的意見發表會」,沒有任何結論,某軍系立委甚至直言,這對潛艦案「沒有任何幫助」。

 

 

戰略調整

潛艦對抗航母 正中要害

2008-11-21/聯合報】

 國防部軍備副部長林鎮夷昨天在立法院指出,我方軍購F16C/D戰機和潛艦的目的,是要對抗中國大陸的航母。對此,海軍退役中將蘭寧利表示,以F16C/D和潛艦打擊航母,概念是沒錯,但說法過於簡化,讓人感覺有些牽強。

蘭寧利指出,用潛艦打擊航母非常合理,以美國為例,其航母戰鬥群只要在周圍兩百浬以內偵測到水下不明物體,航母就會立刻撤離。中國在九六年台海危機後,積極擴展潛艦兵力,也是受到當年美國兩艘航母戰鬥群馳援台海、解放軍卻束手無策的刺激,可說潛艦就是航母的剋星,且解放軍的反潛能力薄弱,以潛艦去對抗其航母,是正中要害。

至於用F16C/D對抗共軍航母,蘭寧利說當年民進黨政府籌購F16C/D的目的,是想利用其高載彈量對大陸實施攻勢作戰,並沒考慮要打擊航母。

蘭寧利表示,馬政府上台,國防戰略調整,站在被動防守立場,F16C/D還是可以採行以空制海戰術,打傷敵軍水面艦,海軍再繼續把敵艦打沉。

蘭寧利說,F16C/D本來主要任務就是空對海作戰,若要打擊來犯共軍,「不光是航母,連現代級和大型兩棲登陸艦都是主要目標」。有了F16C/D,F16A/B就可回歸空對空任務,不用再超重掛載攻船飛彈。

 

 

如箭在弦

共軍籌造航母 世界在看

2008-11-21/聯合報】

中共軍方人士透露,中共中央軍委對建造航空母艦已研究多年,並已排上日程。

台灣傳出中共航母將在二一五年建成,中共軍方人士不置可否,僅表示中共建造航母不是針對台海情勢,而是基於國家長期戰略需要。

中共國防科工委發言人黃強九月被問到中國何時製造航空母艦時說:中國具備製造航空母艦的能力,但什麼時候製造的具體時程目前還沒有定。

中共國防部外事辦公室主任錢利華日前表示,如果中共建造航空母艦,世界不應對此感到意外;似乎已向世界宣告,打造航母是「箭在弦上」。

美國國際戰略評估中心副主席理查,去年在「中國新型戰機挑戰美制空權」一文中說,中共已經制定「航母建造計畫」,到二一六年,將建成三艘航母。對於有關中共造航母的說法,雖都被中共否認,但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孫來燕曾說,中共是一個海洋大國,從總體造船工業發展來看,將逐漸具備建造航母能力。

中共建造航母的戰略意義,主要是中共作為一個傳統陸權大國,造航母的戰略意義相當於擁有核武器。對海軍來說,航母不但是現代高科技產物,也是海上實力統合與投射的重要工具。除可以奪取制海權、控制海上交通線,艦載機更可有效控制海域制空權,對敵方水面艦艇或是岸上目標實施有力突襲。

中共軍方評估認為,現代化戰爭,主要的威脅來自空中,要打擊敵人,就要有與敵人爭奪天空的能力。所以,要建設強大的海軍,就必須擁有航母,擁有艦載機,擁有獨立作戰的航母艦隊。因為在現代化高科技作戰中,航母上每一架艦載機,都要比普通驅逐艦對敵人更具威脅。

 

 

各說各話 國安隱憂

2008-11-21/聯合報】

 

歐巴馬當選兩周,我政府國安官員赴美拜會其核心幕僚,顯示台美關係確在回溫,歐巴馬對台友善也超乎預期;但在對外用心經營的同時,國安團隊內部也要凝聚共識,避免政治凌駕專業,造成國安隱憂。

國防部副部長張良任赴美之所以引發關注,除了他軍政副手的身份,更重要的是他和馬英九總統的淵源,美國同意前往,還安排與歐巴馬核心幕僚見面,這是台灣與美國新政府的初次互動。民主黨立場一向親中,許多評論憂心歐巴馬會對台灣不利,張良任此行,多少廓清這些過當解讀。

就歐巴馬而言,當務之急是解決國內經濟問題,中國支持更顯重要,歐巴馬勢必大力拉攏中國。但因兩岸關係也在顯著改善,美國反而會擔心,台灣和大陸是否會結盟對付美國?正因這種疑懼,所以歐巴馬不可能會放棄台灣,必須繼續對台提供適當的軍售,才能讓美中台三角關係保持穩定。

我方能短時間內和歐巴馬親信搭上線,安排面對面拜訪培養感情,是積極作為。但對外積極溝通的同時,國安團隊內部也應加強共識。國安會在國安團隊的定位不明,讓國防部和外交部不知道把國安會意見「僅供參考」或「令到即行」,以潛艦案為例,若國安會的態度不明確,國防部根本不敢積極向美方爭取。

前線打仗,後方失火,戰事必敗。對美關係每步棋都要謀定後動、眼明手快。若內部無法達成共識,前線努力恐會盡付流水,希望國安團隊能步履一致,攜手努力改善台美關係。

 

 

美國會要求助台參與國際組織 

2008-11-22/中國時報】

  美國國會一個特別委員會廿日提出年度報告,要求美國政府繼續協助台灣推動軍事現代化,也要求美國政府協助台灣有意義的參與聯合國專門機構等國際組織。

  「美中經濟暨安全審議委員會」在國會舉行記者會公布此一報告,共列出四十五項建議,其中與台灣有關的有二項。一是軍事,另一是台灣的國際空間。前者,「委員會建議國會鼓勵行政部門繼續與台灣合作以推動軍事現代化」。後者,「委員會建議國會敦促行政部門,繼續支持台灣有意義的參與非以主權國家為會員資格的國際組織;並積極推動讓台灣有意義的參與其他國際組織之活動,包括聯合國專門機構;亦應積極推動讓台灣在世界衛生組織、世界衛生大會取得正式觀察員身分」。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的報告只提及世衛,今年的報告範圍廣得多。

  至於軍售,委員會主席、前傳統基金會副總裁武爾茲在會後回答媒體詢問時說,他當然支持美國出售軍備給台灣,但他擔心台灣要買潛艦「是一種衝動,也許還是一項錯誤」。他說,反潛很重要,但台灣可以用其他方式反潛。

  據瞭解,美國該不該賣潛艦、F-16C/D戰機給台灣,委員會成員意見很分歧,所以最後定稿的報告只談大原則「支持台灣的國防現代化」,避而不談這兩個具體項目。 

 

 

美國會警告:中國精密網路戰 威脅大增

2008-11-22/自由時報】

美國國會的「美中經濟暨安全審查委員會」二十日針對中國的網路戰與太空計畫發出警告,指中國已發展一套精密的網路作戰計畫及提升滲透美國電腦網路以汲取敏感情報的能力;而且中國的太空計畫,大多具有軍民雙重用途性質,可以輕易提升軍力。報告中雖敦促美國政府繼續支持台灣軍事現代化,卻未推薦出售柴油潛艦給台灣。

促美續軍售台灣但未提到潛艦

報告中也首次要求美國政府支持台灣參與聯合國專門機構,過去報告僅支持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機構。

這份由美中經濟暨安全審查委員會公布的「二○○八年對國會報告」,針對美中經濟與安全議題,向國會提出四十五項建議。近四百頁的報告涵蓋人權、貿易、食品安全、中國的資訊控制、軍事及能源政策等議題。該委員會是美國國會在二○○○年成立,目的在分析美中兩國的經濟和國家安全關係。

要求美支持台灣參與聯國機構

關於是否售台潛艦問題,美中經濟暨安全審查委員會成員有不同意見,因此未在報告中提出具體建議。委員會主席伍爾澤雖支持美國繼續對台軍售,但並不贊成台灣再採購潛艦,認為台灣可以加強其他的反潛能力。華府的兩岸專家多認為,歐巴瑪政府未來在對台軍售上可能趨於保守。

布希政府日前通知國會的對台軍售項目並未包括潛艦。據了解,台灣內部對於是否要繼續採購甚至自製潛艦也未定案,國安會正要求國防部和軍事專家提供評估報告與建議。

針對中國網路作戰能力,美中經濟暨安全審查委員會公布的報告中指出:「中國有一項積極的網路間諜計畫。中國係以美國政府及企業所用的電腦為目標。」在這份報告中,該委員會也批評北京「強力管控」經濟,而且「持續軍售與軍援流氓政權」,諸如蘇丹、緬甸和伊朗。

該委員會也對中國的太空計畫提出警告。它說:「中國持續在發展太空能力上獲得重大進展,其中有許多可輕易轉換,用來提高軍事能力。」它說:「雖然中國部分太空計畫沒有明確軍事意圖,但許多太空系統|如通訊、導航、氣象和影像系統|在本質上都有雙重用途。」

中國太空計畫可提升軍事能力

委員會說:「由於中國目前的網路戰能力很先進,它能進行精密的網路戰,美國可能無法反制或者甚至偵測其運作。」它說,中國的駭客團體可能是在政府支持下運作。據指出,中國約有二百五十個駭客團體,受到政府容忍甚至鼓勵其進入與干擾外國電腦網路。

此外,該委員會也建議國會明年應通過立法,施壓中國讓人民幣升值,並要求北京高達二千億美元的主權基金揭露在美國所做投資。報告也警告,中國出口至美國的魚類帶來衛生方面的威脅,包括水污染,魚類受細菌、病毒、寄生蟲感染,以及被餵食為美國禁止的抗生素等藥品。報告建議賦予食品藥物管理局更大權力,像是立法由其檢驗進口魚類等。

 

 

歐巴馬外交國安團隊成形 傾中道路線 

2008-11-23/中國時報】

  美國總統當選人歐巴馬的外交國安團隊正逐漸成形,紐約州聯邦參議員、前第一夫人希拉蕊.柯林頓,幾已確定出任國務卿;退役陸戰隊四星上將、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盟軍最高統帥瓊斯(James L. Jo nes)可能接掌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至於國防部長,目前歐巴馬仍傾向由現任部長蓋茨留任一年。

  《華盛頓郵報》指出,歐巴馬在遴選外交國安首長時顯然以經驗、聲望、老成持重為首要條件,也預示其外交政策將是中道而行。據消息人士透露,歐巴馬也考慮擴大國安顧問的職權,賦予像當年季辛吉那樣大的權力。

  歐巴馬上任就將面對複雜艱鉅的國際情勢:美軍撤離伊拉克行動即將展開,阿富汗內戰局面日益惡化,巴基斯坦政情與社會動盪不安,伊朗核子工程計畫爭議愈演愈烈,北韓放棄核武進程隨時可能生變,以巴爭端仍然懸而未決。

  歐巴馬將在感恩節(廿七日)假期結束後宣布新政府的外交國安班底。一位歐巴馬外交政策團隊成員表示,他們知道自己沒有時間試探調適,必須立即進入狀況、因應變局。

  希拉蕊是否願意出任國務卿,是近來華府政壇最熱門的話題。

  據她的親信與友人透露,希拉蕊對於要不要跳入「霧底洞」(Fog gy Bottom,國務院渾名)原本相當猶豫,但歐巴馬在廿日再度打電話催駕,承諾讓她決定國務院重要人事,並保證她日後可以上達天聽,不受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掣肘,希拉蕊才下定決心,準備走馬上任。

  可能接掌白宮國家安全會議(NSC)的瓊斯也絕非等閒人物。下個月將滿六十五歲的瓊斯投身軍旅四十年,在北約統帥任內曾主導對阿富汗用兵,去年二月才光榮退休。

  瓊斯在軍事國安議題領域深受敬重,且能超越黨派紛爭,既是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肯數十年老友,也是歐巴馬在選戰期間的重要顧問。瓊斯作風平易行事低調,嫻熟華府權力運作,因此歐巴馬認為他相當適合擔任必須協調不同部會、凝聚各方共識的國家安全顧問。

  至於總管情報單位的「國家情報總監」(DNI),傳聞人選包括前美軍太平洋指揮部司令布萊爾、前任國家反恐中心(NCTC)主任布瑞南、內布拉斯加州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哈格爾,國土安全部長則以亞利桑那州長納波莉塔諾呼聲最高。 

 

 

歐巴馬上任 美中台 維持現有框架

專家認為 美中「同床共眠的婚姻關係 禁不起離婚後患」 北京「對馬英九過度期待 不切實際」 

2008-11-23/聯合報】

學者認為,歐巴馬就任總統後的美國,在對中國政策上預料會保持一貫的美中關係框架。雖然歐巴馬本質上更傾向貿易保護主義,也更看重勞工和人權議題,但可能會迫於美中的相互依賴性、以及當今面臨的金融危機,而採取對中國較溫和的外交政策。

 

這是美中關係專家21日在紐約美國海外媒體俱樂部(Overseas Press Club of America)早餐座談會中一致的看法。該俱樂部就歐巴馬政權以及未來美、中、台三方關係議題舉辦座談。

 

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黎安友(Andrew Nathan)認為,中國人一般認為共和黨人當選會對中國有利,民主黨人當選可能在貿易保護主義以及勞工議題上,對中國更苛刻。不過,由於美國和中國越來越相互依存,美國甚至到了依賴中國的程度,因此歐巴馬上台後也不會對現有美中關係的框架做更大調整。

 

紐約大學法學教授、中國問題專家孔傑榮(Jerome Cohen)也認為,美中兩國已是「同床共眠的婚姻關係」,任何一方都承擔不起「離婚」的後患。他也認為美國新總統的對中國政策不會有太大改變。

 

至於中美關係中敏感的台灣問題,孔傑榮認為,北京當局必須認清,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必須以團結台灣多數人口為前提,在他達到這個目的前,對馬英九當局有過多期待是不切實際的。黎安友則認為,美國在亞洲地區維護區域和平的兵力部署不會改變,這對中國也有好處。

 

淡江大學教授、台灣前國防部副部長及陸委會副主委林中斌則認為,中國用台灣議題作為中美關係的重要籌碼,實際上有意誇大台灣問題對中美關係的重要性,目的是給美國施加壓力。他認為,歐巴馬當選總統後,中國是否還會沿用複雜、柔性的對台政策,有待觀察。

 

 

我採購愛三飛彈 美又要250

6套只答應賣4 還要我負擔研發設計費藍委批獅子大開口「根本是勒索」 軍方評估:這筆錢是非付不可了 

2008-11-24/聯合報】

我國向美採購六套愛國者三型飛彈,美國今年十月初僅同意出售四套,突又傳出要求我負擔近八億美金的研發設計費。據了解,雙方上周緊急會商時美方態度強硬,軍方評估「這筆錢是非付不可了」。

對於美方獅子大開口加價八億美金,立法院強烈反彈,國防委員會立委帥化民直言「那就不要買了」,林郁方則認為,如果美國開什麼價我們就接受,「就是傻瓜了」。

代號「疾鋒專案」的愛國者三型飛彈系統採購案,我方依據美方九十三年報價,編列卅六億美元預算,約台幣一千一百八十五億元。同一時間日本、荷蘭也向美國採購愛三,美方讓我方免除分攤研發設計費,每枚愛三售價約三百零一萬美元,遠低於日本、荷蘭的三百廿萬美元。

今年美方同意出售後,由於目前無其他國家向美國採購愛三,美方要求我方負擔重開生產線、備料及研發設計費,初估約美金近八億元,折合台幣約二百五十億元。

帥化民說,他本來就反對購買愛三,「這只是心理慰安劑」,台灣要守的地方太多了,「買十套愛三也不夠」。現在美國要我們負擔研發設計費,這根本是「勒索」,就算現在沒有其他國家買愛三,「難道美國自己現在不用愛三了嗎?」怎麼可能有重開生產線的問題。如果真的是研發設計費,那以後美國每賣一枚愛三,我們就應該抽成。

帥化民認為,美國此舉是想讓台灣因為價格過高而打退堂鼓,美國也好向中國交代。

林郁方則認為,當初美國同意我們不必支付研發設計費,現在卻改變態度,「理由是什麼國防部一定要搞清楚」。如果真如美方所言,現在沒有其他國家購買,那台灣或許可以緩一緩,等有他國可共同分攤費用後再說。

依美方今年公布的最新金額,售予我國四套愛三約卅一億美元,若再加上近八億美元的研發設計費,僅四套的預算就超過我方原本編列的全案預算。

相關人士透露,由於愛三是我方非買不可的武器,軍方只能硬著頭皮認了八億美元新增預算。目前軍方規劃兩案但尚無定論。第一案是維持原本的六套需求數,繼續向美方爭取出售剩餘兩套。第二案是只買四套。

 

 

兩岸和談 更須重視解放軍研究 

2008-11-25/中國時報】

  中共人民解放軍研究在浩瀚的學術領域中,長期以來一直是個不受重視的偏遠學門,孤獨的少數先驅始終默默但執著的耕耘。一九八九年天安門事件發生後,美國各情報部門才驚覺本身對於解放軍了解之貧乏與研判之失誤。於是自一九九年起辦理政軍情三方官員參加之解放軍研討會,並逐年增邀美本國學者與國際專家參加,累積了國際頂尖且可觀的研究能量。

  殊不知比美國更早的一九八八年,在參謀總長郝柏村、中山大學楊日旭與胡志強教授的支持下,一群研究解放軍的國際專家學者已在高雄召開了世界上第一場解放軍國際學術年度研討會。上周,超過卅位國內外解放軍研究者再度齊聚台北回顧廿周年的研討成果,同時也見證中共人民解放軍已經從早期外國專家口中「世界上最大的軍事博物館」蛻變成為讓亞太盟國不可忽視的軍事勁敵。

  過去廿年中,我國「高等政策協會」結合美國智庫蘭德公司、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海軍分析中心、國防大學、海軍戰爭學院、以及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等單位,進行解放軍各面向的研究,堪稱我國唯一獲國際肯定並與世界知名解放軍專家制度化交流之管道。長年來積累之專家人脈與私人情誼,已成為我國重要資產。

  我國學術界本身對解放軍的研究,雖然在一九九五年台海飛彈危機後一度造成風潮,各大學研究生的碩士論文累計百餘篇,但相較於外國政府、諸多智庫以及大學研究中心有系統的資深專精研究,仍然遠遠落後。

  我國最大的軍事威脅來自中國大陸,兩岸關係無論是好是壞,台海局勢無論是戰是和,藍綠無論由誰執政,我們都是世界上最需要研究解放軍的國家。台灣與大陸同文同種,具有語言與文化檢閱解讀的絕對優勢,以及傳統政軍互動及組織文化的共通性,應遠比外國人士更能有效的理解分析中共解放軍的思維理則與政策意涵。如今兩岸交流頻繁,大陸每年軍方出版品數以萬計,且多數對外販售,提供研究者絕佳的研究環境,使用中文母語的我們,就再也不能推託而使得解放軍研究讓外國學者專美於前。

  我國解放軍研究無法在國際獲得重要領先地位,主要係因遭遇資源經費、官學交流、外語能力三大障礙。首先,政府部門少有以政策及補助鼓勵長期研究的規畫,民間企業對於政策研究智庫幾無資金挹注,以致學術界願意投身解放軍研究之意願降低。其次,政府相關機關內研究解放軍之專家,限於業務涉密與組織文化的心理壓力,擔心影響升遷發展,不但極少與學界接觸,即使對非機密大陸公開資訊亦不願交換心得。再者,我國面對中共軍事壓力數十年,累積研究能量應為國際欽羨,然常因外語能力不足,出席國際會議難以充分溝通交流。此三者易使外國專家批評我國在解放軍研究上貢獻過少,從而降低與我交流合作的期待。

  雖然目前我國面臨國際金融海嘯及政府開支有限的雙重壓力,但有限度的支持解放軍研究仍可期待。政府可以考慮由國防部、國安局、軍情局、陸委會、外交部、行政院院本部及總統府等機關,集資或共同挹注研究預算,或是由行政院主計處同意支持某部會單獨成立一個長程預算計畫。倘此方式難以通過立法院審查,或可經協調在相關部會年度預算書研究預算類計畫項下,指定一定比例的中共解放軍研究課題,用積累方式支撐國內之學者或智庫進行研究。

  在我國進行未來國防建軍指導規畫,並預備與大陸進行和平協議協商談判,以及國際社會與亞太國家高度關切解放軍快速現代化的此刻,我國倘能以政策導引為綱,以鼓勵學術為軸,則解放軍研究不但可以成為支撐未來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談判時知己知彼之關鍵,更可做為我國吸引國際軍事交流合作的重要資產。

  上周第廿屆中共解放軍研討會期間,國內外與會學者們已經感受到馬英九總統以及政府團隊對於此一領域的高度重視。我們衷心期盼國內產學各界能夠投入更多資源與心力,給予長年默默進行解放軍研究的人士喝采鼓勵。(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 

 

解放軍浙江兩棲基地 模擬奪我外島

2008-11-25/自由時報】

儘管兩岸氣氛和緩,但中國人民解放軍仍未放棄島嶼登陸作戰的準備,最新一期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指出,衛星照片發現在浙江定海地區朱家尖島上發現了規模龐大的兩棲登陸訓練基地,用來模擬奪取台灣外島。

國防部官員表示,解放軍從來未放棄動武的準備,軍方都有掌握相關情資,但不便對外透露細節。

衛星照片 揭露解放軍部署

漢和指出,朱家尖島佈滿各種軍事設施,其中包括至少四個裝甲部隊集結地,駐防了六三A兩棲登陸戰車和六三C兩棲裝甲車,另外還有約七十艘的中小型登陸艦;島上還有一座小型機場,裝甲部隊的各種車輛直接滯留於沿岸地帶。演習、訓練似乎在該島的若干個海灘上頻繁進行。

漢和總編輯平可夫聲稱該島可能是南京軍區第一集團軍第一兩棲機械化師的訓練場地,模擬訓練的假想目標是奪取台灣外島,目前解放軍有兩個兩棲機械化師,另外一個是廣州軍區四十二集團軍第一二四兩棲機械化師駐防廣東博羅。

漢和認為兩個陸軍兩棲機械化師在對台作戰中,可以分別對台灣本土北南兩個方向實施攻擊,位置較為北邊的第一兩棲機械化師甚至不需要穿越台灣海峽,就可以直接從台灣北海岸登陸進攻台北都會區。

平可夫指出,第一兩棲機械化師除了用於對台作戰外,在對日有事時也有角色需要扮演,若需要登陸釣魚台,該師具備足夠作戰能力。

 

 

專家:台灣問題 已非解放軍唯一目標 

2008-11-26/中國時報】

  上周末,在台北舉辦的一場第廿屆中共解放軍國際學術研討會中,與會專家大多認同,「台灣問題」已非解放軍現代化的唯一目標,今後研究解放軍將從更大的戰略視野,包括中共與周邊國家關係、如何控制海上生命線,並成為地區強權等議題下手,才能準確理解中共軍事現代化的動向。

  該研討會由我國「高等政策研究協會」和美國智庫蘭德公司、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美國國防大學及海軍研究中心等共同舉辦。主題係針對研討會舉辦廿年來,中共解放軍研究之回顧與前瞻。與會人士均感於,國際戰略格局出現變化,中共的角色日益凸顯,研究解放軍不論從議題和方法論上,均應與時俱進。

  以色列解放軍專家岳飛(Ellis Joffe)認為,除了台灣問題,中共的國家安全戰略至少涵蓋下列四項,包括與周邊國家關係,防止三股勢力(分裂、恐怖和極端宗教等勢力)坐大;維護海上生命線,確保能源無缺;如何在地區安全戰略上成為支配者,降低美國軍事威脅;以及如何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國,和平崛起。

  在過去廿年裡,西方學界研究解放軍不脫台海範疇,衡量解放軍的戰力亦從犯台角度,並考慮美軍如何介入,中共又如何進行「反進入」,設想雙方的攻防模式,以及戰爭是否升級等等。

  岳飛不否認,在統一未完成之前,「台灣問題」仍將是解放軍現代化的基本命題,但按中共新時期的戰略需求,解放軍近年的發展已經超過對台動武,尤其,馬英九政府上台後,兩岸關係大幅改善,岳飛不相信未來四年內兩岸會發生戰爭。

  「除非台灣宣布獨立,」岳飛確信,獨立必然引發戰爭,且中共非贏不可,即便中共輸了首戰,也會想盡辦法在後續戰爭中獲勝,因為中共承擔不起在民族聖戰中挫敗而失去政權。與其走到這一步,不如事前預防戰爭爆發,岳飛說,只要中共確信台灣不會踏過「紅線」,北京就不會貿然動武。

  美國戰略學者高德溫(Paul Godwin)認為,中共或有評估,如果犯台將面臨三大風險。一、萬一戰事不利,將危及中共政權的合法性。二、台灣由此而獨立。三、侵台將使亞洲走上「新冷戰」,轉而支持美國新的「圍堵」戰略。

  既然兩岸發生戰爭的機率愈來愈低(至少四年內),今後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自然成為新的研究課題,美國樂見於此嗎?

  岳飛說,就他觀察,美國樂見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因有助於地區穩定和美國在亞太的戰略利益,美國現在是百廢待興,「自顧不暇,哪裡有空管台海的事。」

  若兩岸進一步簽訂「和平協議」,美國是否支持?岳飛持肯定看法。假設兩岸關係出現戲劇性發展,準備向「統一協議」邁進,美國還支持嗎?岳飛瞪大眼睛,覺得這個假設不可思議,「你還是去問美國人吧!」他的表情,說明統一議題遙遠而不切實際。

岳飛認為,在可期的未來,美、中兩國在亞太的戰略利益定有一番較勁,只要美國在亞太的「軍事存在」不減,甚至出現對中國的包圍態勢,中共必要突圍,雙方以來我往,地區安全並不平靜。